汲取张謇精神力量,绽放女企巾帼华光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特邀副会长杨晓波
暮春时节的南通濠河畔,百年大生码头依旧静卧碧波。我与四海姐妹们相聚在张謇故里,一同见证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第七届五次会员大会暨六次理事会议的召开,共话实业报国;一同踏入张謇纪念馆,触摸那些泛黄的账册、斑驳的纺机,耳畔仿佛响起一个世纪前实业救国的铿锵誓言。三天的沉浸式学习,不仅是对近代民族工业先驱的朝圣,更是一场叩击灵魂的企业家精神觉醒。
一个人影响着一座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他就是张謇先生。他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金融家、慈善家、诗词楹联家、社会改革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十六岁参加科举,四十二岁考中状元,他在国家最动荡的时期弃官从商推举实业救国,利用地域资源“棉花”创办了第一家大生纱厂,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涉及纺织、面粉、纸厂、肥皂厂等多个行业。他以商养学,为国育才,以“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先后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水利学校等370余所大中小型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南通博物苑,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此外,张謇先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设了码头、发电厂、公路等多个基础设施,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改良创新,推动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我身为新时代的创业女性,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通过学习了解张謇先生以“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的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做为中国女企协特邀副会长、哈尔滨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我将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千钧重任,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联络优势,积极组织会员姐妹们参加国内外组织的企业家高端峰会,拓展视野,互通联络,资源共享,为会员及会员企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强手拉弱手”“会长来敲门”等系列活动,切实为解决女性创业者面对的社会问题、企业困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思路,以创新之笔描绘妇女事业的发展蓝图,让女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哈尔滨市女企协将发扬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协会开展学习交流、商务合作、拓展教育、专业培训、公益慈善等一系列活动,帮扶女大学生解决就业难、创业难的实际问题,为推动会员及会员企业的健康发展彰显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张謇企业家精神如同一座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女企协引领下,携手共进,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魄,汲取张謇精神的磅礴力量,在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责任担当、创新理念等方面不断探索前行。我们必将书写属于新时代女性创业者的壮丽史诗,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世界见证女性创业者的无限可能与伟大力量!绽放女企巾帼华光!
向光而生的实业传承
——从张謇故里到巾帼智造的精神接力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杨冬梅
暮春时节的濠河烟波浩渺,我随中国女企业家协会踏上了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伫立南通博物苑“父教育母实业”的碑刻前,望着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遗存,实业报国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激荡。作为城市照明工程领域的追光者,我深切感受到:实业报国不是历史书上的铅字,而是融入血脉的担当;追光者的使命,不仅是点亮城市,更要以“巾帼智造”为中国制造注入温暖与力量。
一、实业筑基,铸就时代脊梁
指尖轻抚大生纱厂斑驳的红砖,百年前纺织机械的轰鸣仿佛穿透时空而来。张謇先生以“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情怀,将实业救国与教育兴邦熔铸成民族复兴的火种。他在纺织工业领域开辟的实业道路,与我们今天深耕城市照明领域的坚守何其相似。凯美瑞建设十九载的坚守,从武汉长江两岸到城市智慧灯网,以“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坚守,用光影勾勒城市天际线,让每束光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注脚。实业报国不是口号,而是当代企业家挺起的时代脊梁。
二、家国为怀,淬炼责任担当
参观张謇故居时,“以一人之力谋一乡之治”的匾额令我驻足良久。这位清末状元不仅创办了20多家企业,更兴办370多所学校,将企业利润的七成投入公益事业。这种超越商业利益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当代企业家亟需补足的精神之钙。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坚持将30%研发投入用于无障碍照明系统开发,为视障群体铺设光明之路;在乡村照明工程中,不计成本为偏远山区安装太阳能路灯。企业之利与民生大义的交融,正是张謇精神的当代回响。
三、创新破局,激活发展动能
站在张謇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前,先贤“开风气之先”的胆识令人振奋。他引进西方纺织技术时的创新勇气,与今天我们布局“5G+智慧照明”的战略抉择形成时空共鸣。凯美瑞建设率先将物联网技术植入城市照明系统,让路灯成为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让每一盏灯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我们正加速推进照明工程的智能化改造,用数据驱动城市光环境的精准服务。这种将传统基建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正是对张謇先生“苟日新,日日新”创新精神的最好传承。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实体经济的必答题。
四、巾帼弄潮,绽放复兴光芒
在张謇兴办的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百年前女性走出闺阁、求知报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新时代女企业家既是实业报国的践行者,更是“她力量”的凝聚者。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搭建的交流平台,让“她智慧”在产业链协同中绽放异彩。当越来越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调试光谱参数,在工地现场优化照明方案,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理想正在转化为“巾帼智造”的现实力量。
临别时,晚霞将张謇雕像镀上金辉。这位穿越时空的实业先驱仿佛在嘱托:企业的命运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作为新时代的追光者,我们将以张謇精神为炬,在坚守实业主业中锻造韧性,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勇攀高峰,用智慧之光点亮城市之美,让“她力量”成为高质量发展中的璀璨星光——这,就是我们这一代追光者对张謇精神最好的传承,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坚定的回答。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